【健康科普】警惕“非甾体类抗炎药”造成的胃肠道损伤

作者:日期: 2023-09-09

   最近在病房值班、管床,遇到许多例消化道出血均是由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止疼药导致的胃溃疡出血,在消化内镜中心做胃肠镜时经常遇到因长期口服此类药物导致腹痛、出血的患者,胃镜下多是胃部多发溃疡。对临床这种现象,感受颇深。每天查房时对此类患者做宣教,患者家属反馈:普通民众对此类信息了解不多。遂觉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对普通老百姓做的消化道出血相关科普相对不足,许多老百姓对日常口服药物的副作用警惕性不高,由此想,应该对这方面知识在更大层面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应该是全球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所谓甾体,是指类固醇类物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激素),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则指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也可以称作非激素类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可能普通百姓对这个名词不太熟悉,但当我提到安乃近、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大家应该会感到熟悉,这类药物应该是我们普通百姓人人都可用到的药物,应该说每个人肯定都吃过这类药(新冠疫情期间,谁不曾吃过退热药物呢?)。当我们感冒、头痛、发热的时候,我们到诊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医院门诊、到药店开的药物,基本都含有这类解热镇痛药物。如感冒灵、感冒通、感康、白加黑等,尤其是许多老年人“莫名其妙”喜欢吃的“头痛粉”,学名阿咖酚散,里面含有阿司匹林、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曾遇到多例患者,头部稍有不适就喝头痛粉,效果极好,成为日常必备,而后果是胃部大溃疡、消化道出血,更有听闻胃穿孔的事例。值得一提的是头疼粉里的咖啡因会让身体产生依赖性或者说成瘾性,应该是有些人有事没事喜欢来包头疼粉的原因。
    临床最常见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解热镇痛抗炎,广泛应用于各种关节炎、发热和疼痛症状的缓解,最常见的是老年人存在慢性疼痛,如头部、腿部、关节部、腰背部等各部位疼痛时口服的止痛药物或者我们感冒、发热时经常吃的退热药物;一类是用于心脑血管狭窄、梗塞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或冠心病支架术后、脑梗死支架术后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
但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它的副作用,胃肠道损伤。那么这类药物是如何导致消化道损伤的呢?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使黏膜血流减少,从而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形成,在糜烂或溃疡处若恰巧存在血管,造成血管溃破,那么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这类消化道出血,若只是少量可以表现为颜色正常但大便潜血阳性,若出血量增多则表现为黑便或呕血、便血。同时,若溃疡不断增大、加深,则出血的概括增加,甚至出现消化道穿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消化道的糜烂或溃疡、出血,患者可以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感觉,但有时是没有腹部症状的。经常在病房或门诊接诊到的出血患者许多是没有腹痛症状的。
     
    因此,大家对于长期口服止痛或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人,需要高度警惕胃肠道损伤风险,关注腹部不适感及大便情况,若出现大便颜色改变,如黑便、血便,及时到消化科就诊。
老年人在选择NSAID类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肠溶片和缓释剂型的药物制剂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应用此类止痛药物,及时终止,寻找替代治疗方案或药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而不能停用的患者,当出现反酸、烧心、腹部疼痛不适时,可预防性口服消化道粘膜保护剂以适当保护、修复受损的粘膜。
对于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家属,需要和患者一样警惕副作用的出现,关注患者大便情况、腹部症状,关注体力情况,定期体检,体检时一定要关注大便潜血和贫血情况。若有大便潜血或贫血情况发生,高度提示胃肠道粘膜损伤、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要及时就医,完善检查,避免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业贵.NSAID相关性消化道损伤.医学新知杂志,2017,27(4).387-389.
  2. 徐蓉贞,王柳清,等.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中国全科医学,2019,22(5):506-510.
  3. 钟慧,张冕瑜,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成瘾引起继发蛋白丢失性肠病一例.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7):640-642.
 
                               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张龙杰
                                                 20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