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拯救黄褐斑 中医有妙方

作者:中医科 刘巧英日期: 2023-09-07

       黄褐斑,中医叫“黧黑斑”,黧黑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沉着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临床特点是色斑对称分布,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本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尤以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为多。一般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本病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从病因病机看分为以下四方面: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可能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有关。
       1.肝郁气滞证
       证候: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药:逍遥散加减。常用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川芎、甘草。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者,加牡丹皮、栀子;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香附;斑色深褐而面色晦暗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
       2.肝肾不足证
       证候: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知母、黄柏;失眠多梦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褐斑日久色深者,加丹参、僵蚕。
       3.脾虚湿蕴证
       证候: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或细。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消斑。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伴月经量少而色淡者,加红花、益母草。
       4.气滞血瘀证
       证候:斑色灰褐或黑褐;多伴有慢性肝病病史,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甘草、桔梗、川芎、牛膝。胸胁胀痛者,加柴胡、都金;痛经者,加香附、乌药、益母草;病程长者,加僵蚕、白芷。

       预防与调护
       1.心情舒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思恼怒。
       2.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避免劳损。
       3.避免日光暴晒,科学防晒,避免使用劣质化妆品。
       4. 多食含维生素 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西红柿、猕猴桃、蓝莓、蔓越莓、草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