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如何预防大肠癌?

作者:消化内科 张龙杰日期: 2024-03-22

     我们所说的大肠癌是指结直肠癌,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小部分大肠癌与遗传有关,大部分大肠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大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大肠癌的基础。
     高膳食纤维饮食。膳食纤维被称为“肠道吸尘器”,它具有吸附作用,能够裹带着肠道中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辅助预防肠癌。比如多摄入新鲜的是水果、蔬菜及全谷物饮食,其中全谷物饮食富含亦富含维生素E、硒、铜、锌、植物雌激素和酚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比如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许多研究大多支持红肉和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建议,红肉的食用量<500g/周,加工肉类制品的食用量<50g/天 。
     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且与吸烟的年限和总量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尚在吸烟者相比,戒烟>25年的吸烟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明显降低。香烟烟雾中的有毒成分芳香烃类化合物含有致癌物,可导致肠道上皮DNA损伤累积,肠道屏障破坏和DNA损伤修复功能出现缺陷。致癌物还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某些癌基因,引发某些抑癌基因突变和失活等一系列变化,最终促发结直肠癌。
     长期大量饮酒者结直肠癌风险明显升高。研究证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破坏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内环境因素。因酒精长期刺激结直肠黏膜而促发结直肠息肉、腺瘤,经历5-10年的时间,从进展期腺瘤到癌前病变再发展到结直肠癌。酒精可以通过叶酸代谢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研究表明,人类在大量饮酒后会发生DNA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乙醛引起的。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减少摄入富含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损害肠道吸收,并改变代谢途径。
     肥胖是结直肠癌,尤其是结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指出,我国≥18岁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也就是说每2个中国成人中,就有1个是“胖纸”。研究发现20-50岁年龄组的成年人体重每增加1kg/年,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60%。目前,超重/肥胖已被中华医学会列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应提高警惕,注重体重管理,及早减肥。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已明确提示体力活动量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发表在《国家癌症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长时间坚持每周多次中等量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对抗癌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对异常细胞发挥作用,促进DNA修复,抑制癌细胞生长。而相反,长期静坐或久坐可以增加结直肠的发病风险。长期如此静坐,可能会形成憋大小便的习惯,排泄物在肠道中停留过久,一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被反复吸收,会直接诱发肠癌的发病。久坐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另外,除了调整生活习惯外,某些药物对结直肠癌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需要在专业的临床医师权衡利弊后尝试应用。
     最后,定期进行结肠镜的体检筛查,对发现的结直肠息肉及时进行切除,也是预防结肠癌发生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