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作者:血管外科 姚阳端日期: 2024-12-26

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一般定义为肾动脉主干及(或)其分支直径减少>50%,狭窄两端收缩压差≥20mmHg (1mmHg=0.133kPa)或平均压差≥10mmg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无特异临床症状,容易被漏诊和误诊,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普及和检查项目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RAS既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选择即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在阻止病情恶化上非常关键
 
 
一、肾动脉狭窄如何诊断?

依靠CTA/MRA/DSA/超声等辅助检查,明确狭窄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80%)、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它:诊断狭窄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是否同时患有肾血管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综合判断,
 
二、肾动脉狭窄如何治疗?

所有肾动脉狭窄患者均应进行干预,如何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不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对于中度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70%)的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即跨病变收缩压差>20mmHg或平均压差>10mmHg,则支架治疗效果不明显,
而对于中度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患者,则具备肾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患肾 GFR 或血流量较健侧下降25%以上。
2:患侧肾静脉肾素较健侧升高2倍以上。
3:卡托普利激发的同位素肾图阳性。
4:肾萎缩等。
 
三、为什么选择介入治疗而不是外科手术?

目前肾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可达98%,并发症发生率低,已基本代替外科手术成为肾动脉血管重建的首选方案,只有少部分特殊情况仍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手术快速的血运重建不仅可帮助患者缓解已有症状,还可进一步降低其发展为终未期肾病的几率
肾动脉狭窄介入手术其主要包括肾动脉球囊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一般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大动脉炎导致的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而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的患者可选择支架植入治疗,对于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开口处的狭窄则首选支架植入治疗。
 
 
本文作者:姚阳端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
咨询电话:0374-335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