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关于心脏的检查,我们通常知道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心脏介入手术等,很多患者还不知道心脏也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心脏磁共振(CMR)作为一种前沿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在国内各大医院普及,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由我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心脏磁共振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心脏磁共振(CMR)?心脏磁共振被称为心脏“一站式检查”,通过多种序列对心脏进行综合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大视野、任意平面成像等优点,可重复性强,空间、时间和软组织分辨力良好,不仅作为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还可以实现在体组织“病理影像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创心肌穿刺活检。
心脏磁共振与心脏其他检查有哪些区别呢?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所房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的“电路”问题;心脏冠脉造影和冠脉CTA则是检查心脏的血管,即“水路”问题;而心脏磁共振主要是看房子的整体结构、大小、墙壁的厚薄、门窗是否关闭严实,以及地基情况。
如果说心脏彩超是普通快照,心脏磁共振就像用高清相机拍细节,磁共振能穿透脂肪、肺气这些 “障碍物”,更清晰、全面的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除此之外心脏磁共振还能通过特殊成像序列,如黑血序列、延迟增强成像,来评估心肌水肿、纤维化情况,这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心肌梗死后的评估尤为重要。
心脏磁共振能做什么?心脏磁共振能用于诊断的疾病非常广泛,是评价缺血性、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肌功能性和活性的金标准。
主要包括:
1、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功能异常之前,明确缺血心肌的分布和范围,评价微循环病变。
2、评估心梗:对于急性心梗,可以识别缺血心肌范围(受累节段、心内膜下/透壁性、乳头肌有无受累),还可以识别可挽救心肌/梗死危险区,进而指导治疗;对于陈旧性心梗,除了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深度(是心内膜下或是透壁性)外,还可以明确心梗后的各种并发症,如室壁运动异常、是否存在室壁瘤或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等情况,可以发现心梗区域的室壁瘢痕化而变薄,运动减弱、反向运动;对于心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病人,可以评估术后并发症(如微循环阻塞、心肌内出血)和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3、各种类型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致心率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淀粉样变、心肌过度小梁化等;
4、心衰原因鉴别:各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脏功能不全,CMR在寻找原因方面表现突出;
5、心脏肿瘤:粘液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肉瘤、淋巴瘤等;
6、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疾病等;
7、心脏瓣膜病。

心脏磁共振有什么优势?心脏磁共振在心肌病的诊断上优势明显。MR心脏电影能够全面显示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是目前全心室或局部室壁运动分析的金标准;T2WI黑血+心肌灌注+延迟强化的组合能够准确识别心肌病变,是唯一可以检测心肌细胞水肿的影像技术,也是目前显示心肌缺血、心梗和瘢痕最好的技术,对于心肌炎及急性心梗可以很好的显示并进行区分,对心肌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装过心脏支架,还能做心脏磁共振检查么?心脏支架在2007年之后,几乎所有的产品被认为是磁共振检查安全的,可在3.0T及以下的磁共振设备上进行检查;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心血管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安全建议》及《心脏核磁检查共识》建议,在弱磁性支架植入术后6周后再做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
由于不同厂家产品的差异性,还是应该在磁共振检查前对支架材料及磁共振检查机器的场强进行确认,经医务人员核实后才能进行检查。
心脏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有哪些?对于装有非磁共振兼容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复率除颤器及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的患者是不能做心脏磁共振的;癫痫发作期/幽闭恐惧症不能配合者、高热患者、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也不建议做磁共振。
哪里能做心脏磁共振检查?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依托4台3.0T、2台1.5T高端磁共振设备,通过不断派出骨干力量到国家级医院进行专项学习,于2017年开始常规开展心脏磁共振检查项目。迄今为止已累及完成近百例心脏磁共振检查,技术及诊断业已成熟,专业技术能力与国家级大医院接轨,位于省内领先水平。今后将与临床各科室协同合作,致力于为全市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