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绘制“无废”美丽蓝图 赋能城市绿色发展

作者:日期: 2023-05-07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无废城市”建设,正是助推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2019年4月,我市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我市再次进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1.jpg

  建设海绵城市,水系景观绿意盎然

  为深入推进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生态强市”目标,近日,我市正式印发《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了主要建设目标,明确了固废管理现状与问题、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幅面向2025年的“无废城市”建设蓝图,感受“无废城市”建设的铿锵步伐。

锚定目标 乘势而上再发力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图片

  推动新能源出租车投用,节能减排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2019年4月,我市获批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全国10个城市一道,开启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征程。3年多来,我市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小组,围绕建设试点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工作台账和“三张清单”(体系建设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重点打造了“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四大典型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无废之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我市因地制宜制定了系统性规划。《规划》要求,我市“无废城市”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整体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jpg

  培育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

  《规划》明确,2021—2025年,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开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健全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实施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管理的系统化、法制化、科学化和精准化程度,确保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处置,以源头大幅减量、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安全处置、管理精细到位、机制科学长效为总体目标,到2025年,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大下降,综合利用水平及无害化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规划》要求,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坚持六化(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高值化、信息化),统筹推进”“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注重长效,创新驱动”“协同联动,全民参与”的建设原则。

明确任务 细化工作强举措

  目标既定,贵在落实。为了按期保质完成目标,《规划》从6大方面部署了23项“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4.jpg

  百菲萨电炉除尘灰利用项目

  ——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通过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采矿行业绿色转型等举措,提升传统产业绿色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及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强化工业企业入园规范化管理,推进产业链节循环化,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集聚循环发展;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城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水平,促进减污降碳融合发展,到2025年年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至0.17吨/万元,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超过2.5%。

  ——探索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广生态种植及秸秆还田,多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构建秸秆多元利用体系,到2025年年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6.5%;梯次推进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扶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推动形成以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为主要渠道,基料化、饲料化为补充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格局,到2025年年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3%;促进农业包装废弃物源头减量,建立健全投入品回收再利用体系,强化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到2025年年底,农膜综合回收率超过9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60%。

5.jpg

  推动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理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健全“无废生活”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完善垃圾收运与处置体系,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过90%;强化餐厨废弃物源头管控,因地制宜推动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餐厨垃圾收处体系;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强化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年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100%和40%,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强化塑料源头管控与绿色产品供给,提高塑料废物处置利用水平,加快塑料及包装业转型,到2025年年底,快递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65%;加强污泥全过程管控,探索多种污泥处置途径,提升污泥资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年底,全市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大力倡导“无废城市”理念,引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探索打造“无废细胞”,到2025年年底,“无废细胞”建设数量超过800个。

  ——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重点行业绿色化水平,建立市危险废物重点监管源企业清单,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持续低于3.32吨/万元;构建小微企业危废收集网络,推进建立社会源危废收集处理体系,到2025年,中心城区汽修企业危废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70%;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推进医疗废物源头减量及处置能力,补齐危废医废处置短板,到2025年年底,实现工业危险废物全部利用处置,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88.5%;开展固废隐患排查整治,切实解决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及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十五五”前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6.jpg

  城市建筑垃圾实现废物利用

  ——培育固废产业经济,打造产业融合样板示范。大力培育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到2025年年底,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10家;构建“废旧金属—再生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链,强化“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建筑材料”产业链,打造“原煤—煤化工产品—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探索构建“装备制造—智能升级—服务产品化”产业链,探索打造“秸秆收储—资源化利用—机械制造”产业链,推动固废产业多链发展;协同推进固废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推动固废先进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固废产业技术研发。

  ——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无废城市”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无废城市”建设政策文件,推动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及有关规划有效推动执行;切实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建章立制,提升固体废物全方位监管能力,强化“无废城市”建设绩效考核,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率及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办结率稳定保持100%;强化建设资金保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无废建设投入力度,到2025年,“无废城市”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不断增加。

强化保障 凝聚合力促成效

  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和系统工程,为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完善支撑体系,营造合力攻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规划》从组织领导、科技支撑、项目管理和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完善保障措施。

  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规划实施,监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评估和考核规划实施情况;按照规划要求,分解各项规划任务,制订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建立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和制度,全面推进本地区“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在科技支撑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固体废物分类、运输、处置与利用技术标准规范;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各项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科技成果研发、验证、转化和落地;对获批国家科技、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单位或参与制定固体废物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单位给予相应奖励;在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重点资助固体废物科技创新建设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同时,强化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审批与基本建设程序,切实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严禁审批固废产生量大且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环境破坏的涉固废、危废项目;建立健全项目验收、运行及后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其发挥积极效益;实施项目动态管理,严格项目调入调出制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在宣传引导方面,开辟《无废城市建设》宣传专栏,运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的新政策、新做法、新经验、新成绩等;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提升群众知晓度;定期开展“无废城市”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到2025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普及率,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环境组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均超过90%。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使命在肩,更需奋斗不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部署要求,统筹我市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全面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大幅减量、深度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安全处置,进一步激发无废经济活力,推动我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品质再上新台阶。”市“无废城市”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